“月光光,秀才郎……”这首流淌在客家人口中的童谣,如同一幅月光浸染的水墨长卷。那些看似荒诞的意象——八尺长的鲤嬷驮着灯盏,腹中藏着四方的学堂,书生彻夜追赶走失的马匹——在童稚的音韵里竟奇妙地自洽。
这非现实的画卷,恰是客家人精神世界的真实投影。鲤鱼在民间传说中本是文运的化身,其腹中竟托起一座学堂。正是“耕读传家”祖训的梦幻表达,那匹走失的白马,何尝不是寒窗士子追逐功名的永恒隐喻?
这童谣更如一首循环的歌谣,从“月光光”始,至“天大光”终,一夜苦读随黎明消散,却暗示着日复一日的坚持。在抑扬顿挫的客家方言中,这种循环不仅是时间的韵律,更是文化血脉的生生不息。荒诞情节包裹的,是客家人对“晴耕雨读”理想的虔诚信仰,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执着渴望。(文图:宇宁、钟欣)
附:客家童谣《月光光》
月光光,秀才郎,骑白马,过莲塘。
莲塘背,种韭菜,韭菜花,结亲家。
亲家门口一口塘,放条鲤嬷八尺长。
鲤嬷背上承灯盏,鲤嬷肚里做学堂。
做个学堂四四方,兜张凳子写文章。
写得文章马又走,赶得马来天大光。
发布于:广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专业配资平台排名_专业配资网上股票_线上股票配资代理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