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英东70年代回到广州考察的时候,准确的说去广州番禺市考察,他坐船出珠江,一定是看到了下面这张地图,在入海口的地方发现了南沙这个地方,就毫不犹豫的投资南沙了,毫无疑问南沙就是整个珠三角的几何中心。
1923年出生于香港的霍英东,家族起源于广东番禺,祖父作为船民来到香港,家族以水上船运为生。
霍英东的童年阴影由一场台风引起,该灾难在1930年夺去了他两位哥哥的生命,这场灾难让家庭陷入更深的困境。
随着父亲去世,家庭重担落在了母亲的肩上,她带领霍英东及其姐妹离开海上的生活,转而在陆地上租房继续经营驳运生意。
母亲对霍英东的教育抱有极大的期望,坚持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。
这份坚持让12岁的霍英东考入香港皇家仁书院,为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。
在读书期间,霍英东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,不仅学习成绩优异,还积极帮助母亲打理家中事务。
然而,好景不长,日本侵华战争爆发,香港被占领,霍英东不得不辍学,为了生计,他开始在轮船上担任锅炉工。
尽管年少的他由于力不从心,被迫离开这一职位,他并没有放弃,而是转而在启德机场从事苦力,期间还不幸遭遇工伤。
这一连串的打击未能压垮他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霍英东迎来了转机。
他利用自己的英语能力,通过阅读英文报纸了解信息,参加了战时剩余物资的拍卖会。
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,他成功购入并转卖机器,实现了初次的资本积累。
这次成功极大提升了他的自信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霍英东的业务逐步拓展。
1950年10月,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,参与朝鲜战场的激烈战斗。
在严苛的环境下,志愿军面临极大的物资短缺,特别是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供给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霍英东决定利用自己在香港的资源和地位,为中国内地输送急需的物资,包括柴油和黑铁皮等。
尽管这种做法在经济上并不划算,因为黑铁皮等重型物资运输成本高昂且利润微薄,但霍英东仍旧坚持将这些物资运往内地。
他的运输行为常受到英军的威胁和监控,甚至多次面临被击中的危险。
他的船只在严格的海上封锁中穿梭,不仅一次次冒着被攻击的风险,同时也要应对港英政府的政治打压和商业孤立。
在那个时期,霍英东成为了港英政府眼中的“问题人物”,经常受到政府的关注和干扰,他的电话线路被切断,商业活动受阻。
尽管面对种种外部压力和障碍,霍英东持续为内地输送物资长达三年之久。
霍英东的真正崛起始于他的房地产投资。
利用早年积累的资金和网络,他大胆进入香港房地产市场,逐渐将自己的业务从简单的贸易转向了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开发。
1953年,他成立立信置业有限公司,这一年他大规模收购了香港的旧楼,进行改建,最终形成了170幢高楼的宏伟景象。
霍英东推行的“卖楼花”模式,即楼房分座、分层、分单元预售,让购房者只需支付10%至30%的订金便可预购未来的房产,这种创新的销售策略极大地促进了资金的快速回流,
同时也使得广大工薪阶层有了购房的可能,推动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。
除了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创新之外,霍英东还眼光独到地进入了建筑材料行业,尤其是海底淘沙业务。
他创建的有荣船务公司不仅专注于淘沙,而且在业内建立了巨大的影响力,一度拥有超过100条挖沙船,在香港被誉为“沙王”。
他认识到淘沙不仅可以用于填海造陆和挖掘海床,还可以为房地产建设提供必需的原材料,实现多方面的盈利。
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,霍英东将他的业务重心逐渐转向内地。
他在广东投资建设了中山温泉酒店和中国首个高尔夫球场,并在广州建立了著名的白天鹅宾馆。
霍英东的影响力远不止于商业领域。
1974年,他在伊朗举行的亚洲足协会议上,积极游说使中国重返亚洲足球组织,并推动台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名称和旗帜更改。
1993年,他又投身支持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活动。
霍英东的个人安全与影响力也是传奇的一部分。
作为香港知名的大富豪,他却从不带保镖外出。
即使在香港历史上恶名昭彰的绑匪张子强在策划绑架行动时,也选择避开霍英东,足见其在黑白两道的影响力和尊重。
他在2000年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纪念会上被邀请坐在主席台上。
霍英东生前一直强调,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未来,他的生活和事业的选择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。
参考文献:[1]赖球最稳定的线上股票配资,黄树辉.霍英东的“恩怨江湖”[J].大经贸,2006(11):38-47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专业配资平台排名_专业配资网上股票_线上股票配资代理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