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评级结果,乐山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(原:乐山市商业银行)信用主体评级为“AA+”。
根据评级结果,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主体评级为“AAA”。
前言
图 邓小平和周总理
1976年1月8日,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,享年78岁,在生命最后的这几年里,他一边接受治疗,一边忙于工作,依旧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。
周总理病重,叶剑英多次看望
1972年,周总理开始出现便血症状,为他治疗的医生们很是担心,就怕周总理的身体出现什么状况,并常常劝他去做一次全面检查,但是周总理每次都选择了婉拒,一定要以工作为主。
5月18日,经过多地专家会诊确定,当时的周总理已经患上了膀胱癌,张佐良立即将这件事情上报中央,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,非常担心,并时刻关注着他的病情,劝他能够安心养病,不过周总理却根本停不下来。
图 周总理和毛主席
1974年,四届人大顺利结束之后,周总理的病情开始逐渐恶化,在病痛的折磨之下,他的身体日渐消瘦,严重时还会疼到不停打滚,差点昏倒在病床上,在医护人员的抢救之下,才终于稳定。
同年5月,周总理的癌细胞开始扩散,而他身体上的疼痛也逐渐加剧,但就算是这样,他也不愿住院接受治疗,整日忙得不可开交,周总理认为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里,一定要多为国家、为人民做贡献,《周恩来年谱》中就记载了他当时高强度的工作量:
1974年1月至5月期间,周恩来的实际工作量为每日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,14至18小时有74天,19至23小时有38天,连续工作24小时有5天。此外,从3月中旬到5月底的两个半月内,除日常工作外,共计参加中央各种会议21次,外事活动54次,其他会议和谈话57次。
图 周总理
6月1日,周总理进行了第一次手术,一段时间之后,又进行了第二次,虽然说这两次的手术都非常成功,但是他的病情却没有因此转好,随着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叶剑英非常担心,并常常前往医院看他。
除此之外,叶剑英还多次找周总理的主治医生吴阶平谈话:“一定要想办法稳定病情,尽力延长时间,分秒必争。”
随着周总理的病情不断恶化,他和叶剑英的谈话时间也在逐渐缩短,甚至有时连一句话都说不上,但尽管如此,叶剑英也不会离开,总是坐在周总理病床旁,双眼含泪的看着他,希望他能够尽快好起来。
图 叶剑英和周总理
1975年6月,距离周总理第三次手术已经过去三个月了,一天他主动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的病情:
“我现在身体还禁得起,体重还有六十一斤。一切正常可保无虞,务请主席放心。手术后情况,当由他们报告。”
12月,周总理常常陷入昏迷状态,医护人员知道这应该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,并作出了最坏的打算,周总理在自己短暂的清醒时,向身边的秘书提出了想见罗青长的想法,秘书不敢有片刻耽误,便立马给邓小平打了个电话,在他的通知之下,罗青长赶忙前往医院,当时周总理瘦的让他心疼。
罗青长站在病床前哽咽着说了句:“周总理。”
图 周总理
二人聊了不多久,周总理便再次进入昏迷状态,医护人员们开始全力抢救,一直到中午他才终于苏醒,虽然说周总理当时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,但是他心中却依旧惦记着在台湾的同志以及昔日的战友,罗青长向他作了详细汇报。
1976年1月5日晚,周总理进行了最后一次手术,当时的他已经无法进食,只能靠吸氧、鼻饲来维持生命。
1月7日,病重的周总理再次陷入昏迷,一直到晚上11点左右才再次清醒,他看着病房内站满了医护人员,虚弱的说到:“我这里没什么事了,你们先去照顾其他的病人吧,他们比我更需要你们。”
1976年1月8日,周总理与世长辞,现场哭声一片,他的妻子邓颖超来到病房之后,颤抖着掀开了周总理身上的白床单,俯下身亲吻着他的额头,哽咽着说道:“恩来,恩来你离开了,永别了,我们再也见不到了。”
图 邓颖超和周总理
邓小平连下三道命令,叶剑英同意
周总理病逝当天,中央政治局正在召开会议,这时汪东兴来到了会议现场,看着大家难过地说道:“周恩来同志于今天上午9时59分逝世了。”
邓小平听过之后愣在那里久久不能回神,他和周总理早已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,他的儿子邓朴方就曾经说过:“周总理的离开对于我父亲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,这样的悲痛是别人无法体会的,父亲一向沉着冷静,将生死置之度外,但是周总理的离开却让他悲伤至极。”
过了一会,邓小平才回过神来,这时他直接起身准备赶往医院,不过有人在一旁提醒道:“会议还未结束。”
邓小平见状含泪下达三道命令:
第一、立即向主席报告,组成治丧委员会;
第二、以中央名义发讣告,通知各驻外使馆降半旗;
第三、命令海边防部队,进入一级战备。
图 邓小平
邓小平说完之后,叶剑英紧接着站起来严肃的开口:“我完全同意,现在就去通知作战部,让他们立即执行。”
后来叶剑英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,那天他结束会议回来的时候,难掩悲伤情绪,声泪俱下,很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来,实在是无法接受这一事实。
在之后的一次会议中,他们着重讨论了到底由谁来为周总理致悼词,有不少人表示叶剑英元帅完全可以,但是他本人却不这么认为,觉得自己并不合适,并提议由邓小平来为周总理致悼词,大家一致同意。
图 叶剑英
关于周总理的悼词,工作人员反反复复修改过很多次,最后交到邓小平手上时,他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,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添上一句话,并立马交由毛主席审批,毛主席看过之后直接批示:同意。
1月15日,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顺利举行,现场一共来了5000多人,邓小平强忍泪水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,他站在毛主席所送来的花圈旁边,声音几度哽咽,现场传来的都是阵阵哭泣声。
后来邓小平的女儿回忆道:“周伯伯离开之后,父亲带着我们一起参加了追悼会,当走到周伯伯的遗像前时,我们都忍不住留下了两行热泪。”
除此之外,叶剑英前往北京医院向周总理的遗体进行告别时,也不由得再次泪流满面,很多回忆也随之涌上了心头。
图 叶剑英
周总理与叶剑英的革命情谊
1924年5月,黄埔军校建成之后,叶剑英在安排下担任教授部副主任,主要负责为学生们讲授军事理论的课程。
这年7月,周总理从法国深造结束归国,并顺利进入黄埔军校,成为了政治教官,后来由于表现出色,正式开始担任政治部主任。
其实在法国的那段时间内,周总理就对叶剑英的名字有所耳闻,这次他们二人都在黄埔军校任职,周总理常常听学生们说起叶剑英的课有趣,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们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多,并逐渐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。
图 周总理
当时的叶剑英对周总理是非常欣赏的,他的革命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,都深深感染着自己,并提出了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想法。
由于那个时候党内的很多人对叶剑英并不熟悉,纷纷投了反对票,但这时周总理却主动站了出来,向大家解释叶剑英不仅仅有着良好的作风,而且意志坚定,这样的人才实在是不可多得。
1927年,在周总理的介绍之下,叶剑英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,并常常在一起互相讨论,交流学习。
1930年,叶剑英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之后顺利返回上海,并再次见到了周总理,他们二人双手紧握,叶剑英笑着向周总理汇报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,周总理认真的听着,时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肯定。
图 叶剑英
在这之后,周总理决定让叶剑英暂时留在上海军委工作,并和刘伯承一同加入到翻译苏军步兵战斗条令的工作中。
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,战斗条令终于被翻译成书,并派人送到每个根据地,让战士们潜心学习,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1931年,周总理亲自找叶剑英谈话,并问到了他之后的计划以及安排,叶剑英听过之后认真的回答:“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军队任职,现在还想从事军事方面的工作,希望组织可以同意我前往苏区。”
图 周总理
这时周总理陷入了沉思,他知道叶剑英曾经多次参加起义,不仅仅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,而且还因此积累了不少经验,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指挥员,想到这儿,周总理立即表示同意,并安排他前往中央苏区,让叶剑英正式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部的负责人。
在苏区的反“围剿”战争中,叶剑英成为了毛主席以及周总理的助手,这段时间内,他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,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。
1932年8月,周总理和叶剑英等人一同前往江西兴国县召开会议,并决定向乐安县以及宜黄县发起进攻,在周总理的安排之下,叶剑英开始制定此次的作战方案。
图 周总理
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正确指挥之下,根据这一方案直接发起进攻,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战斗之后,共歼灭敌军5000多人。
其实这次战役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,就是因为叶剑英带领着大家做了仔细的侦查,并且此次的计划十分详细,周总理一直对他赞不绝口,而且还曾在南丰写给苏区的中央局报告中提及:
“过去军事行动上没有方案,这里我们改了这一缺点,制定了北取乐安和宜黄的作战方案,根据这一方案去做,也实现和完成了第一步作战计划,获得了成功。”
其实周总理除了在军事方面常常借鉴叶剑英的想法之外,而且就连他的其他实力也一直看在眼里,并得到了充分发挥。
图 叶剑英
在长征期间,叶剑英带领军队渡过湘江,正准备继续前行时,周总理却急冲冲地来到他身边说道:“现在让部队在原地休息,不要贸然前行,一定要注意敌机的空袭。”
叶剑英听过之后,立马安排他们稍作休息,并时刻警惕敌机的来袭,果然如此,过了一会之后,天空中出现了不少敌机,叶剑英见状让战士们赶快卧倒,一定要注意安全,但是他自己却意外被炸伤。
周总理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,非常担心,并立马安排医生去为叶剑英治疗,虽然说周总理那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,但总会抽时间前去看望他,一直到叶剑英完全康复,周总理才终于放下心来。
在红军过草地期间,周总理病重,连续几日高烧不退,甚至还陷入了昏迷状态,因为最好的医生傅连璋一直跟随着朱德,当时一下难以赶回医治,毛主席等人都非常着急,并时刻关注着他的病情。
图 周总理和毛主席
毛主席与叶剑英一同前来看望周总理,那个时候的周总理十分虚弱,而且还消瘦了不少,叶剑英看在眼里很是心疼,当他听到卫生部的工作人员说部队中有一位医生有着高超医术时,他便主动前去接见,在这位医生的全力救治之下,周总理终于逐渐好转,而叶剑英也因此松了一口气。
周总理和叶剑英不仅仅在工作上配合十分默契,而且他们彼此信任,一同度过了那段峥嵘岁月,新中国成立之后,叶剑英依旧时刻关注着周总理的身体。
随着周总理病情逐渐恶化,必须住院接受治疗,在这期间,叶剑英就特地叮嘱他们一定要尽力医治,除此之外,叶剑英还常常打听关于膀胱癌的治疗方法,并常常与医生进行沟通以及检验。
图 周总理
除此之外,周总理每次手术期间,叶剑英都会等在手术室外,一直到顺利结束为止,并仔细向医生询问有关情况,得知已经稳定之后,才能放心离开。
当叶剑英得知周总理有段时间不想吃饭时,为了他的身体着想,叶剑英特地来到河边钓鱼,只要钓到大鱼,他便立马派身边的工作人员送往医院,一定要为周总理好好补补,不能缺了营养。
叶剑英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外出时,都随时惦记着周总理的身体状况,并常常亲自打电话询问,关心周总理近期的食欲以及睡眠质量。
得知周总理病重依旧忙于工作时,叶剑英非常担心,但是他也知道周总理的性格,一心只为国家、为人民,每次想到这里,他都忍不住湿了眼眶,甚至有时还会泪流满面。
周总理离开之后,叶剑英陷入长时间的悲痛难以走出,他们二人年少相识河北股票配资,情谊深厚,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不停地奋斗着,他们值得我们尊敬,同样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专业配资平台排名_专业配资网上股票_线上股票配资代理观点